名师工作室
2019年05月15日下午,无锡市徐松名师工作室和梁溪区钟演名师工作室在凤翔实验学校专用教室合作开展了中学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东道主特级教
开场,工作室导师钟演提出,初高中语文基于同一文本,不同的研习要求和此次活动的初心。 师钟 演副校长主持。
针对杨绛的《老王》这一经典文本,联系初高中的教学实际,无锡市市北高中的市德育能手许云劼老师和积余实验学校的市语文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郑蓓蓓老师演绎了各自不同的课堂教学理念。
两位老师注重语文课堂的基石,从对话、描写、字词、补充对话着手,真正地以语文讲语文,以真情换真情。
许云劼老师和凤翔实验学校九(1)班的同学围绕“老王是怎样的人”、“杨绛是怎样的人”,二者的“善良”有何区别,这一核心话题构架起整节课堂。作为高中老师,注重初高中衔接,提倡课堂的思辨性,引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郑蓓蓓老师针对初三学生学情,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对话的理解上,通过补充背景知识知人论世,体会“闲聊的善意浓”、“尬聊的愧意浓”。
评课环节更加揭示了此次语文教学衔接活动的本质。无锡市教科院赵宪宇副院长在评课中指出:以自己孩童时期旁观者的身份说“干校生活”,亲切幽默,犀利精准,并据此提出热切的希望:关于小人物“人力车夫”可以作出更多延伸,如鲁迅的《一件小事》、老舍的《骆驼祥子》,举一反三,真正给我们的中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思考的空间。
徐松老师评课切入明晰、内容详实,两位特级教师重语言、重思维,由情感入品质,发掘小人物的命运。
评课环节,青山高中黄邵震老师文学功底深厚,围绕杨绛散文“看似平淡下的绚烂”的风格来谈《老王》,杨绛的“以钱付情”是一种“害怕”,是不得不、不敢不“以钱付情”。
凤翔实验学校的惠艳老师和钱卫华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从初三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语文课堂的构设,让语文课真正属于学生,回归语文语言和语文思考。
此次语文教研活动,更好地推进了深度思维、本色课堂理念,教研氛围浓厚,沐浴中国语、语文情,一次研讨,让思维在对话中碰撞,两个工作室成员都受益匪浅,更加明确了以后语文教学的方向和教研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