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华夏有衣”社团活动掠影四
挑花艺术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胡令能 《咏绣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刺绣就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术之一,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中国刺绣技法繁多,“黄梅挑花”就是一种传统的刺绣工艺。它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经线和纬线交织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在“华夏有衣”体验营里,老师带着三年级的队员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小队员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感受刺绣之美,感受挑花艺术的神奇。
看,在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迫不及待地要大显身手一番啦。你瞧,他们挑选彩线,勾勒图案,穿针引线,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小刺绣家。
你瞧,队员们专心致志,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一针一线地努力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
一个个心灵手巧的小刺绣家,小心翼翼地挑绣着自己的作品,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课后,队员们还兴致勃勃地向老师和同伴们争相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通过这次活动,队员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一些基本绣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黄梅挑花”,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之一。希望队员们今后能继续探索、实践,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推动祖国文化繁荣兴盛!
撰稿:张 晨
编辑:杨思捷
审核:张冬燕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